第134章 將門虎子(上)
關燈
小
中
大
“氣運已盡”。這話聽得很耳熟。
以前,大明滅亡時,許多儒生——包括著名的“清流”派別東林黨人,便紛紛嚷嚷著這句話,爭先恐後地投降滿清做下等民族。
再後來,日本侵華時,北京城內那些博學大儒也紛紛嚷嚷著這句話投奔鬼子,而後才有了南京大屠殺。
中國歷史上,這樣的事少嗎?
這位縣令口中說石趙“氣數已盡”,要求高翼揭竿而起,焉知他當初不是嚷嚷著這話拋棄了祖宗投奔羯人?高翼若真聽了他的話,焉知今後敵軍壓境,他不會嚷嚷著這句話,向敵軍獻城?
“氣數”這東西無法論公斤,也無法用尺子論長度、用量杯論體積、焦耳,牛頓等等一切度量衡對它都沒用,所以“氣數”這東西只存在儒士打算投降時。他們說誰“氣數盡了”,就如同說北京沒有“非典”一般,毫無疑義地、確信無疑地、慷慨激昂地、大義淩然地、不顧事實地說出這個詞。
不過,說出這個詞後,他們一般都會爭先恐後地叛變投敵。然後,他們不忘反過來屠殺自己的同胞。嘉定十日,揚州三屠……,這些令人發指的罪行都出自同胞之手,但儒士們對此卻歌功頌德。
不歌頌都不行——是“漢奸”,是毀滅中國“傳統”文化,是反對民族大融合,是……
高翼平生最不相信這些玄虛的東西,他一搖頭,說:“我還要南下。聽說晉人20大軍已渡淮河,石遵遣乞活軍的李農前往淮河抵禦,在下打算前往淮河,觀看兩軍作戰。此行兵兇戰危,所以不能帶上……對了,你叫什麽?”
“在下弘農楊震第五子楊奉後裔,名清,字彥超,現在恭為信都縣令。”
弘農楊震第五子楊奉後裔?高翼一聽這話兒,立刻改容相向。“我看你那兒子雖年幼,但體魄雄壯,遇事不慌,很有大將之風,他叫什麽名字?”
“劣子名結”,聽任誇獎自己的孩子有出息,楊清樂得眉眼都在笑:“此子尚幼,頑劣不堪,讓王見笑了!”
“偉大的孩子都出自偉大的母親”,高翼親熱地拉著楊清的手,繼續恭維著:“這孩子如此年幼,便已這麽老成,一定出自母親的教導——啊,你有一個好妻子。”
“偉大”,這個字也能用在自己老婆與孩子身上?
楊清暈了,他不知該謙遜幾句好,還是該含笑點頭接受恭維。
該怎麽辦?楊清臉上蕩漾著自豪的微笑,癡癡呆呆任高翼牽著他的手。
“這孩子,我一見便甚愛之。正好我身邊尚缺一個伶俐的侍從……這樣吧,我帶他走。再給你十名侍從保護你的家人,你引著這些百姓向海邊走。
幽州政權變更,必會導致大規模難民潮。此刻,燕國正忙於接收幽州,顧不上管束小股難民,你一路西行,到海河口,我有大船接你們……嗯,路上若有變故,我準許擬采用一切手段,甚至投降燕國也行,今後,我一定會讓你兒子接你回來。”
高翼此前本打算在淮河口,或者長江口登岸北行。但因為他離開三山太久,心中牽掛燕國的南攻,便決定率船北上,進入渤海灣與三山船隊碰面。
安排完後續工作後,他在海河口(今天津港)登岸,就近觀察了燕國的軍隊。而後他又乘船在光州(今山東掖縣)登陸,考察位居渤海灣另一側的山東民情。然後他渡過黃河再度北上,準備前往鄴城。在清河附近,他被石閔石沖之戰吸引,來到了平棘。
為了保證後路,高翼在黃河之北的海河口及山海關、秦皇島附近都布下了接應船。此外,黃河以南的光州(今山東掖縣)、不其(今山東青島)附近,他也留下了接應。高翼讓楊清前往海河口,正是打算利用接應點的力量,把這些漢民接回三山。
楊清猶豫了。高翼要帶走他的兒子,目前情況下,他的能力無法阻止。但高翼讓他舉家搬遷,還要帶上這些百姓,目的地一點不透露,令他實在難以下決心。
“王,那個……不知道王打算把這些百姓前往何方?”他問。
“遼東漢國,聽說過嗎,我就是漢國國王!”
“啊!”楊清的驚叫中充滿喜悅。可算扒上了一棵大樹呀。
“聽過聽過。有鄴城的商賈說:那是個匠人之國,百姓居有屋,耕有田,且農夫竟然無稅,官府還常常散發肉食。我等同僚常斥之為荒誕離奇,王,這一切是真的嗎?”
楊清很滿意。
吃不到嘴的葡萄總是酸的,得不到手的東西,儒士們總是謾罵。他們罵得越兇,說明那東西越好,以前楊清也是謾罵中的一員,他一邊謾罵:“農桑之務,農食所資,一夫不耕則天下饑”,“郊社不修,宗廟不享,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(指宇文昭),亡國在即”,一邊卻對三山傳說中的富饒心馳神往。
尤其是三山雖然國小,但卻能糾結高句麗、新羅、百濟諸國,令燕國慕容恪無可奈何。居於危地而自安,這種本事讓處於風雨飄搖的石趙的漢官楊清,深表欽佩。現在有機會成為他的一員,楊清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。
“王,請放心,下臣定能領著百姓,安抵海河口”,楊清拍著胸膛說。這時候,以往咒罵過的三山顯得格外可愛。
“你有這個能力”,高翼欣慰地鼓勵楊清:“把你的孩子叫來,我這就上路,這裏交給你了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以前,大明滅亡時,許多儒生——包括著名的“清流”派別東林黨人,便紛紛嚷嚷著這句話,爭先恐後地投降滿清做下等民族。
再後來,日本侵華時,北京城內那些博學大儒也紛紛嚷嚷著這句話投奔鬼子,而後才有了南京大屠殺。
中國歷史上,這樣的事少嗎?
這位縣令口中說石趙“氣數已盡”,要求高翼揭竿而起,焉知他當初不是嚷嚷著這話拋棄了祖宗投奔羯人?高翼若真聽了他的話,焉知今後敵軍壓境,他不會嚷嚷著這句話,向敵軍獻城?
“氣數”這東西無法論公斤,也無法用尺子論長度、用量杯論體積、焦耳,牛頓等等一切度量衡對它都沒用,所以“氣數”這東西只存在儒士打算投降時。他們說誰“氣數盡了”,就如同說北京沒有“非典”一般,毫無疑義地、確信無疑地、慷慨激昂地、大義淩然地、不顧事實地說出這個詞。
不過,說出這個詞後,他們一般都會爭先恐後地叛變投敵。然後,他們不忘反過來屠殺自己的同胞。嘉定十日,揚州三屠……,這些令人發指的罪行都出自同胞之手,但儒士們對此卻歌功頌德。
不歌頌都不行——是“漢奸”,是毀滅中國“傳統”文化,是反對民族大融合,是……
高翼平生最不相信這些玄虛的東西,他一搖頭,說:“我還要南下。聽說晉人20大軍已渡淮河,石遵遣乞活軍的李農前往淮河抵禦,在下打算前往淮河,觀看兩軍作戰。此行兵兇戰危,所以不能帶上……對了,你叫什麽?”
“在下弘農楊震第五子楊奉後裔,名清,字彥超,現在恭為信都縣令。”
弘農楊震第五子楊奉後裔?高翼一聽這話兒,立刻改容相向。“我看你那兒子雖年幼,但體魄雄壯,遇事不慌,很有大將之風,他叫什麽名字?”
“劣子名結”,聽任誇獎自己的孩子有出息,楊清樂得眉眼都在笑:“此子尚幼,頑劣不堪,讓王見笑了!”
“偉大的孩子都出自偉大的母親”,高翼親熱地拉著楊清的手,繼續恭維著:“這孩子如此年幼,便已這麽老成,一定出自母親的教導——啊,你有一個好妻子。”
“偉大”,這個字也能用在自己老婆與孩子身上?
楊清暈了,他不知該謙遜幾句好,還是該含笑點頭接受恭維。
該怎麽辦?楊清臉上蕩漾著自豪的微笑,癡癡呆呆任高翼牽著他的手。
“這孩子,我一見便甚愛之。正好我身邊尚缺一個伶俐的侍從……這樣吧,我帶他走。再給你十名侍從保護你的家人,你引著這些百姓向海邊走。
幽州政權變更,必會導致大規模難民潮。此刻,燕國正忙於接收幽州,顧不上管束小股難民,你一路西行,到海河口,我有大船接你們……嗯,路上若有變故,我準許擬采用一切手段,甚至投降燕國也行,今後,我一定會讓你兒子接你回來。”
高翼此前本打算在淮河口,或者長江口登岸北行。但因為他離開三山太久,心中牽掛燕國的南攻,便決定率船北上,進入渤海灣與三山船隊碰面。
安排完後續工作後,他在海河口(今天津港)登岸,就近觀察了燕國的軍隊。而後他又乘船在光州(今山東掖縣)登陸,考察位居渤海灣另一側的山東民情。然後他渡過黃河再度北上,準備前往鄴城。在清河附近,他被石閔石沖之戰吸引,來到了平棘。
為了保證後路,高翼在黃河之北的海河口及山海關、秦皇島附近都布下了接應船。此外,黃河以南的光州(今山東掖縣)、不其(今山東青島)附近,他也留下了接應。高翼讓楊清前往海河口,正是打算利用接應點的力量,把這些漢民接回三山。
楊清猶豫了。高翼要帶走他的兒子,目前情況下,他的能力無法阻止。但高翼讓他舉家搬遷,還要帶上這些百姓,目的地一點不透露,令他實在難以下決心。
“王,那個……不知道王打算把這些百姓前往何方?”他問。
“遼東漢國,聽說過嗎,我就是漢國國王!”
“啊!”楊清的驚叫中充滿喜悅。可算扒上了一棵大樹呀。
“聽過聽過。有鄴城的商賈說:那是個匠人之國,百姓居有屋,耕有田,且農夫竟然無稅,官府還常常散發肉食。我等同僚常斥之為荒誕離奇,王,這一切是真的嗎?”
楊清很滿意。
吃不到嘴的葡萄總是酸的,得不到手的東西,儒士們總是謾罵。他們罵得越兇,說明那東西越好,以前楊清也是謾罵中的一員,他一邊謾罵:“農桑之務,農食所資,一夫不耕則天下饑”,“郊社不修,宗廟不享,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(指宇文昭),亡國在即”,一邊卻對三山傳說中的富饒心馳神往。
尤其是三山雖然國小,但卻能糾結高句麗、新羅、百濟諸國,令燕國慕容恪無可奈何。居於危地而自安,這種本事讓處於風雨飄搖的石趙的漢官楊清,深表欽佩。現在有機會成為他的一員,楊清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。
“王,請放心,下臣定能領著百姓,安抵海河口”,楊清拍著胸膛說。這時候,以往咒罵過的三山顯得格外可愛。
“你有這個能力”,高翼欣慰地鼓勵楊清:“把你的孩子叫來,我這就上路,這裏交給你了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